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情法交织解心结 案结事了定纷争

  发布时间:2025-10-22 09:35:01


婚姻家庭纠纷往往交织着情感纠葛与财产争议,在执行相关案件时,既要捍卫法律权威,又要体现人文关怀,通过多种方式达成当事人权益保障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统一。近日,鹤山区人民法院高效执结一起婚姻家庭纠纷案,执行法官戚秀丽经过释法析理,成功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在妥善化解家庭矛盾的同时,为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基本案情

20256月,李某与王某由法院判决离婚,约定婚生子由母亲李某抚养,父亲王某每月支付抚养费1000元,直至孩子成年为止。判决生效后,王某未按照判决确定的期限给付抚养费,李某多次向其催要抚养费,均被王某以种种理由拒绝。无奈之下,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执行

考虑到此案系婚姻家庭纠纷,涉及未成年人利益,执行法官戚秀丽高度重视,对案情“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从当事人的家庭矛盾入手。同被执行人王某取得联系后,了解到被执行人王某父母年迈多病,本人因疫情影响没有经济来源,确实没有能力支付抚养费。执行法官耐心释法明理,告知抚养未成年子女是每个父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劝说其多为子女考虑;同时向其释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法律责任,影响子女读书就业等。经过执行法官多次劝说,王某逐渐放下心结,认识到作为父亲应当对子女负起责任,王某的父母也表示愿意配合法院代王某履行义务,支付抚养费,只是希望以后能常去探望孙女。

第二天,在执行法官的邀请下,双方一同走进法院执行局,王某父母当场代王某缴纳了全部案款,李某也将女儿带到王某父母面前。“爷爷奶奶,我想你们了,你们要常来看看我”,随着孙女一声甜甜的呼喊,一桩交织着情感纠葛与抚养费纠纷的案件圆满落下帷幕。

法官释法

在执行婚姻家庭类案件中,执行干警不能将目光仅停留在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履行层面,更应深入探究家庭矛盾背后的根源所在。要主动延伸司法服务的触角,通过耐心倾听、细致调解,在维护司法权威的基础上,充分考量人情事理,努力在法与情之间找到平衡点,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该起案的顺利执结也为类似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即执行工作不仅是法律条文的刚性落实,更是矛盾化解、情感修复的柔性过程,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才是执行工作永远不变的核心追求和价值依归。

责任编辑:政治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